世界第一台 AED 的誕生|Heart-Aid 發明歷史與技術演進全解析

2025 May 13

世界上第一台 AED 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AED

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已廣泛普及,成為公共場合守護生命的重要急救設備,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台 AED 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嗎?本篇文章將深入介紹 AED 的歷史起源、技術革新、社會意義與未來發展。

AED 誕生的歷史背景

早在 1930 年代,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電機工程師 William Kouwenhoven 首度開發出可對心臟施行電擊的外部除顫器,並於 1957 年成功應用於人類臨床,開啟了心臟除顫的先河。

1960 年代,北愛爾蘭心臟病學家 Frank Pantridge 發明了第一台可攜式除顫器,雖然重量高達 70 公斤,但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救護車上,成為現代心臟急救設備的雛型,為 AED 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重達70公斤的第一台AED

第一台真正的 AED:「Heart-Aid」

真正具備「自動分析心律」與「語音指導操作」功能的 AED,則是由美國奧勒岡州兩位醫師 Arch Diack、W. Stanley Welborn 與工程師 Robert Rullman 於 1970 年代初期共同研發,命名為 Heart-Aid。

這台設備的設計理念,是讓 AED 像滅火器一樣,能夠安裝在公共空間牆上,任何人都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取用並操作。這是第一台真正讓非醫療人員也能施行電擊急救的設備,標誌著現代 AED 概念的誕生。

古早AED情境使用

語音提示與自動分析:開啟智慧急救新時代

Heart-Aid 的關鍵創新之一,是具備「語音指引功能」,協助施救者正確安裝電擊貼片、辨識病患狀況與進行電擊。這項設計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讓毫無急救背景的一般民眾也能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此外,Heart-Aid 也能自動分析心律(如 VF 心室纖維顫動),當偵測到可電擊的致命性心律不整時,設備會自動提示施救者進行電擊,這樣的技術延續至今仍為 AED 標準配備。

AED 對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

AED 的出現,使急救從醫療院所走向公共場所,實現「社區急救」與「黃金4分鐘救命行動」的理想。許多研究指出,心臟驟停患者若能在 3~5 分鐘內獲得除顫,存活率可提高至 70% 以上。

目前,在全球多數已開發國家,AED 已成為校園、機場、捷運站、百貨商場與體育場的基本配備。台灣也推行「AED 普及政策」,設有「AED 地圖」供民眾即時查詢附近設備。

未來發展:智慧 AED 與遠端醫療的結合

隨著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進步,現今的 AED 不僅可用於急救,還能與雲端平台串聯,傳送患者心律資料、使用記錄等資訊給醫療端作為後續處置依據。

此外,智慧 AED 可具備自動回報維修狀態、電池壽命預警、GPS 追蹤與錄影功能,並結合監視系統、AI 分析等,成為「整合式安全急救系統」的一環。

從 Heart-Aid 到未來的智慧醫療

從 1930 年代的電擊原型、1960 年代的可攜式除顫器,到 1970 年代初真正意義上的 AED「Heart-Aid」問世,AED 已成為現代急救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未來隨著科技演進,AED 將不只是一項設備,而是結合 AI、5G、雲端平台與公共安全的智慧醫療核心。

AED+CPR課程
CPR安妮石膏像
2025 May 13
你知道 CPR 教學人偶「安妮」的名字由來嗎?本篇揭密 Resusci Anne 背後感人的歷史起源、與巴黎無名少女的關聯,以及她如何成為全球最受敬重的生命教育象徵。
AED 是什麼?怎麼使用?「開貼插電」操作口訣及貼片位置【懶人包】超詳盡一次看
2025 Apr 14
AED的全名為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譯名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是一種可攜式的緊急醫療裝置,專門用來處理突發性心律不整。本文完整解說 AED 操作4步驟、口訣「開貼插電」、貼片位置及使用注意事項,並分享AED地圖查詢方式與常見疑難解答,無論你是家長、上班族、保全、健身場館人員或老師,學會這些資訊可能幫你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幫人CPR急救會被告嗎?
2025 Apr 1
根據衛生福利部於2021年更新的CPR急救流程,最新的急救口訣為「叫叫CABD」,其中「D」代表取得AED並搭配使用。但是幫人做CPR會有法律責任?可能被告嗎?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施行CPR不會構成法律責任,因為當事人是基於善意救助的原則來進行急救。 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有「良好撒馬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專門保護善意施救者,避免其因施行急救而承擔法律責任。 以台灣為例,根據《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4條規定:「非因重大過失而致患者傷害者,免除其法律責任。」這表示,只要不是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如惡意傷害、錯誤使用AED等),施救者就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